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
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,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。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指出,“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,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,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,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。”
明光市城南小学菁华苑,将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,丰富拓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,构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趣味课堂,一个融学于劳的实践基地。
菁华苑
菁华苑,精挑细选中医药文化之精华,围绕“中医”、“中药”两大主题,以“中医、百草、阴阳、五行”等进行区块划分,彼此呼应、精彩展陈。
华佗(右)
形象墙人物:华佗。华佗是我们安徽亳州人,被称为“神医”、“外科之祖”。
“华佗”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中医学的范畴,成为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被人们固定、传承下来,其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仅属于亳州和安徽,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,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。
春暖亭,按中医五行学说设计构建。五行,即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。中医学以五行为中心,以空间结构的五方、时间结构的五季、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,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,按其属性进行归纳,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。
杏林春暖,是一个汉语成语,也是一个中医典故,说的是三国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,只让人种杏树,几年后形成了一大片杏树林。杏林春暖,意思是指杏林春意盎然,用来赞扬医术高明;“杏林”也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。
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方体
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方体。《黄帝内经•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”认为养生应该“天人合一,顺应四时”。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,必然要受到四季变化的影响,如果能够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,及时调整作息,就能够使得体内气机顺畅,避免疾病的发生。四季又分二十四个节气,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养生方法。
文化墙
文化墙
文化墙
作品展示区
太极运动场、卡通版五禽戏、中医药典故成语谜语“翻翻乐”……以通俗有趣的故事、趣味互动的形式,寓教于乐,向中小学生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,践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时代使命。